稳增长不可刺激房地产
2012年5月28日 14:42 来源:中国房地产报
核心提示:
一旦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保增长,就有许多言论在畅想调控放松,甚至期望政府再次祭起刺激的大旗,依靠房地产保增长。
房地产业2008~2010年经历了一次从强刺激-亢奋-严厉打击的轮回,其后一直延续至今,都是处于调控的高压之下。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没有被这种反复折腾够,还希望再来一回。现在看来,这样的人或许还不少,所以一旦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保增长,就有许多言论在畅想调控放松,甚至期望政府再次祭起刺激的大旗,依靠房地产保增长。
或许政府相关部门会有这种念头,刺激房地产毕竟是最明显、最有可能见效的一种应急方式。但若仔细分析,就会发现当前如果刺激房地产,虽在短期内可带动GDP,却可能给整个经济造成更加长远的负面影响,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,如果地方政府再次落入土地财政的依赖病症中,未来许多年中国经济将更加无望走出资源消耗型的泥潭。此外,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,2008年如一剂兴奋剂,更加让大批企业迷失了应有的心态,把房地产想象成一个“傻瓜都能挣钱的行业”,结果是遇到一点点儿困难就要死要活的,都这种思路,中国房地产如何能够成长为一个成熟行业,只能徘徊在政策、政府关系和资源消耗的怪圈中,继续在低层面上挣扎,随时可以被政策终结,受制于金融、土地、甚至是限购这样的行政命令,把自己的命运系于他人之手。
依笔者之见,当前经济面临一定困难,其实是多年以来积弊所至,绝非一朝一夕的危机影响,如果只想着“渡过今天的难关”,既未必能够如愿,又将给未来留下更多的后遗症。因此,必须调整心态,摆脱非左即右的心态,不要从“严控”一下子变成“宽松”,更不应从“打压”转而“刺激”房地产,否则必然会将本来已经开始出现的房地产行业转型的苗头扼杀,也会让各地政府开始出现的经济发展思路转型趋势逆转回老路上。而且我能够想象得到,房地产今天就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,如果再度成为了经济的“兴奋剂”,只会让这个行业在公众心目中更加不堪,必将成为某些错误的“替罪羊”而无法解脱。果真到了那个境地,对于广大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,太不公平。
当前,房地产调控是否会彻底转向还未可知,但无论如何,对于房地产的形势还是需要正确认识。比如当前房地产价格的下降,引发了成交量的上升,这个趋势是很好的变化,却让一些媒体表示出担忧,实在无法理解。特别是总有些人在期盼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,只能让人哑口失笑。而近期关于未来房地产供应量的争议凸显出中国房地产乱象的根源——缺乏总体认识与系统战略,各个主管部门各说各话,更不可能有协调一致的行动。
国土部门给出了一组数据,截至2011年末,全国落实住房用地计划13.59万公顷,同比增加7.6%。其中,商品住房用地计划落实10.5万公顷,超过前两年年均实际供应量(8.17万公顷)28.5%。统计表明,当前我国未竣工的房地产用地面积近40万公顷。有专家藉此推断出未来2~3年中可以供应7000万套住房,令人大跌眼镜。专家无非是想证明房价高企不是土地供应方面的问题,还想说明当前有许多开发企业在囤地。其实土地供应总量大,并不能证明地价不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。从自相矛盾、混乱的市场信息与解读中,我们发现,一些专家对于房地产太缺乏正确认知,也缺失专业精神。如此,房地产不可能健康发展,更不能真正救经济,即便是当了“兴奋剂”,只能是贻害未来的经济。